少年不識悐滋味?
不敢茍同宋朝詞人辛棄疾所寫的「少年不識愁滋味」:一些作長輩的經常以自己過往的經驗「教導」少年,告訴少年們他們辛酸的過去,在他們的眼中,現在的少年全都不懂「愁滋味」,所面對的壓力只是微不足道。
但其實少年們也有自己的煩惱,尤其正值生理成長的高峰期,關於異性的「愁」是不容被忽視的;若他們在班上遇上了難題,或被欺凌排擠,他們的「愁」更會成為每天生活的一大部分。時代己改變,物質普遍較往日充裕。然而,臨床所見,年輕人比起上一代人卻有更多精神上的壓力,例如感到自尊受損、欠缺⋯⋯自由,甚至覺得自己和世界格格不入,感到孤獨而不被理解,繼而出現種種情緒問題。
子女並非父母的複製品,所以少年擁有新的價值觀,是沒有錯的。價值觀是需要用自己的生命來體驗,而不單是「教」出來的。作為長輩,宜切身處地體會少年的各種壓力,切忌把自身價值觀強加於他們身上,否則雙方情緒可能同受傷害。
少年們也會有深刻的「愁滋味」,也會有枊鬱、焦慮的感受。長輩應支持、聆聽、扶助,但亦要放手讓他們去領略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