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你留意过你的父母吗??看完我哭了,真的!!(没等你看完爸妈的手机就响了~)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象没洗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的锅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亲的花草树木已渐荒废;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瓦斯;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时;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青脆的蔬果;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吃稀饭;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在吃饭时间他们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 ;

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

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弃了。

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大小 便失禁、可能会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他脏或嫌他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清理,并请维持他们的“自尊心”。

当他们不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净。当我们在享受食物的时候,请替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动了。

从我们出生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的不眠不休照料、教我们生活基本能力、供给读书、吃喝玩乐和补习,关心和行动永远都不停歇。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

为人子女者要切记,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


我们要为父母生前做的39件事

第1件:定期带父母去做体检

第2件: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第3件:帮父母完成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

第4件:陪父母重游故地

第5件:与父母一起拜访他们的朋友

第6件:经常给父母拍照

第7件:跟父亲做交心的沟通

第8件:带父母去旅行

第9件:认真回复父母的短信

第10件:经常带着爱人回家

第11件: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第12件:亲自给父母做饭

第13件:解开父母的心结

第14件: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第15件: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第16件:要知道父母真正喜欢吃什么

第17件:仔细倾听父母的往事

第18件: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活动

第19件: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第20件:给单身父母找个伴

第21件:请父母去吃大餐

第22件:让父母对你有信心

第23件:带父母参观你的学校或公司

第24件:不要对父母指手画脚

第25件:带母亲去做美容

第26件: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第27件:不要让父母看你的脸色

第28件: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第29件:让母亲穿得舒适

第30件:让父亲穿得体面

第31件:和父母一起去唱卡拉OK

第32件:送父母一个宠物

第33件:教你的父母学会上网

第34件:鼓励父母设计家居环境

第35件:和父母一起做家庭大事件

第36件:带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第37件:让父母经常见到孙子、孙女

第38件:无条件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第39件: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當你嫌棄你的父母時,請你讀讀這段話!
看看以下的故事
























我的孩子:

哪天

如果你看到我日益老去

反映慢慢迟钝

身体也渐渐不行时

请耐着性子试着了解我,理解我......


当我吃的脏兮兮

甚至已不会穿衣服时

不要嘲笑我

耐心一点

记得我曾经花了多少时间教你这些事吗?

如何好好的吃 好好的穿

如何面对你的生命中的第一次.


当我一再从复

说着同样的事情时

请你不要打断我

听我说小时侯

我必须一遍又一遍的读着同样的故事

直到你静静的睡着.



当与我交谈时

忽然不知到该说什麽了

给我一些时间想想

如果我还是无能为力

不要紧张

对我而言重要的不是说话

而是能跟你在一起.


当我不想洗澡时

不要羞辱我

也不要责骂我

记得小时侯我曾经编出多少理由只为了哄你洗澡吗?



当我外出

找不到家的时候

请不要生气

也不要把我一个人扔在外边

慢慢带我回家

记得小时侯我曾经多少次因为你迷路而焦急的找你吗?



当我神智不清

不小心砸碎饭碗的时候

请不要责骂我

记得小时侯你曾经多少次把饭菜扔到地上吗?



当我的腿不听使唤时

请扶我一把

就像我当初扶着你踏出人生的第一步.

当哪天我告诉你我不想再活下去了



不要生气

总有一天你会了解

了解我已风烛残年来日可数.

有一天你会发现

即使我有许多过错

我总是尽我所能给你最好的.



当我靠近你时

不要觉得感伤,生气或埋怨

你要紧挨着我

如同当初我帮着你展开人生一样


父母不亲谁是亲
不重父母重何人
你若重他十六两
后代儿孙还一斤
千两黄金万两银
有钱难买父娘身


Y世代



‎80後
自視過高、對工作不投入、又討厭受批評、什麼都想要但又不願為目標而付出,
問題源於「80後」的父母,
自孩子出生後,就不停告訴他們「你很捧、你很特別」,
他們以為自己真的是「獨一無二」,自小培養了這份優越感,
以致他們長大都我行我素,不理他人意見。

然而,這種優越感明顯無法令他們過一個愉快人生-不合理地高的自負程度,
掩蓋了醜陋殘酷的真相現實,
結果導致生活抑鬰和長期失望失落,拒絕成長缺犧牲精神,

「80後」

在美國被稱為「Y世代」或「回巢族」(Boomerang Generation⋯⋯)。
所謂「回巢族」,
是指80後因經濟或其他問題,在成年後未能獨立,要回家跟父毋同住。

他們一般被標籤為依賴科技、拒絕成長、玩世不恭。

他們缺祖父毋輩的犧牲精神和辛勤努力的工作倫理,
轉為強調追求自我實現(self-fulfilment),追求自我滿足。
便針對「Y」世代」青年,
就「個人理所當然應得權利」(entitlement)及自戀心態等範疇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他們的分數,
比介乎40至60歲的受訪者高25%比61歲以上的受訪者更高出50%。

Y世代「極度自我膨脹」,
這令他們有「不現實的期望」,導致他們「長期失望」。
他指現時80後年輕人對批評嗤之以鼻,
「即使他們工作很失敗,他們都仍會認為自己做得很棒」。

80後渴望收入高休閒時間長,但明顯兩者難以共存。
Y世代以及排在他們之前的X世代都希望賺得多,
但後者更重視來自努力工作的收入。

「Y世代什麼都想要......他們要休閒時間,又要高收入。研究發現他們的確自視過高。」

周杰倫《聽媽媽的話》歌詞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因為媽媽很少要我聽她的話,給我看漫畫玩遊戲,送我最大的飛機,因為如此,我的想像可以飛翔,成為一個喜歡自己的人。可是現在長大了,我卻常常要媽媽聽我的話。太苛刻了,因為我沒有體諒過她的世界,跟我的可不一樣,沒有可以飛翔的空間。媽媽,辛苦了。

聽媽媽的話
⋯⋯作曲:周杰倫
填詞:周杰倫

小朋友 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為甚麼
別人在那看漫畫 我卻在學畫畫 對著鋼琴說話
別人在玩遊戲 我卻靠在牆壁背我的ABC
我說我要一架大大的飛機 我卻得到一只舊舊螺旋機
為甚麼 要聽媽媽的話 長大後你就會開始懂得這種話 哼

長大後我開始明白 為甚麼我跑的比別人快 飛的比別人高
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 大家唱的都是 我寫的歌
媽媽的辛苦 不讓你看見 溫柔的事 是否在她心裡面
有空就多多握握她的手 把手牽著一起夢遊

聽媽媽的話 別讓她受傷 想快快長大 才能保護她
美麗的白髮 幸福中發芽 天使的魔法 溫暖中慈祥

在你的未來 音樂是你的王牌 那王牌談個戀愛
而我不想被你教壞 還是聽媽媽的話吧 晚點在戀愛吧
我知道你未來的路 幹嘛比我更清楚 
你因為太多學習的同學在這塊寫東寫西
但我在 媽媽我會用功讀書 用功讀書 怎麼會從我嘴巴說
不想你輸所以要叫你 用功讀書嗎

媽媽交給你的毛筆 你要好好收著
因為不許告訴我 也告訴他我還留著
對了 我會遇到了周潤發
所以你可以跟同學炫耀 賭神未來是你爸爸

我找不到你寫的情書 你喜歡的要承認
因為我會了解你 會在操場上牽她
你會開始喜歡唱流行歌 因為張學友開始準備唱吻別

虛榮


每個都有虛榮心。就算是我,年輕時也是因為虛榮感才參選香港小姐,希望可以成為明星,賺很多錢。就算當時只是抱着學習和吸取更多人生經驗的態度,但說我心中沒想過要勝出?我想沒有人會相信。

只不過,我很快便醒覺,藝人生活亦只維持了五年。我感到那樣的生活不適合自己,如果仍堅持勉強留在圏內,便算是個貪慕虛榮的人了。


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的確很吸引。每個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穿的、戴的和用的全都是曾被雜誌介紹過的名牌東西,一般人就算不是真的懂得欣賞,也會有一份好奇心,想看看這些東西放在自己身上,會不會真的變成廣告中的模特兒般好看。

如果有能力的話,當然有資格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即使把所有名牌掛上身,把自己弄得像棵聖誕樹般走到街上,被人取笑異相。

可是,時下有很多年輕人,還沒有賺錢能力,便口口聲聲說着要穿甚麼名牌,戴甚麼名錶,開甚麼名車,實在令我擔心他們的人生。當聽到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子問媽媽想要一隻江詩丹頓錶的時候,我的心就只是「嘩」的一聲。還沒有賺錢能力的他,現在生活用的一切都是由父母供養,雖然家境算是中上,但要求要一隻江詩丹頓錶,也實在太過分了。我相信虛榮,己深深影響着他的人生。

少年不識悐滋味?


不敢茍同宋朝詞人辛棄疾所寫的「少年不識愁滋味」:一些作長輩的經常以自己過往的經驗「教導」少年,告訴少年們他們辛酸的過去,在他們的眼中,現在的少年全都不懂「愁滋味」,所面對的壓力只是微不足道。

但其實少年們也有自己的煩惱,尤其正值生理成長的高峰期,關於異性的「愁」是不容被忽視的;若他們在班上遇上了難題,或被欺凌排擠,他們的「愁」更會成為每天生活的一大部分。時代己改變,物質普遍較往日充裕。然而,臨床所見,年輕人比起上一代人卻有更多精神上的壓力,例如感到自尊受損、欠缺⋯⋯自由,甚至覺得自己和世界格格不入,感到孤獨而不被理解,繼而出現種種情緒問題。

子女並非父母的複製品,所以少年擁有新的價值觀,是沒有錯的。價值觀是需要用自己的生命來體驗,而不單是「教」出來的。作為長輩,宜切身處地體會少年的各種壓力,切忌把自身價值觀強加於他們身上,否則雙方情緒可能同受傷害

少年們也會有深刻的「愁滋味」,也會有枊鬱、焦慮的感受。長輩應支持、聆聽、扶助,但亦要放手讓他們去領略人生

父母的教誨


早兩天,朋友的朋友打電話來,問究竟孩子要學日文,有沒有好老師介紹。他說他孩子班上的同學,有人會說八種不同的語言,是國語、英文、西班牙文、德文、法文、荷蘭和日文。而他的孩子就連英文都考得不好,就此他非常擔心,想及時亡羊補牢,因為這樣子下去,他的孩子就會成為競爭的輸家。

比下去?對,我們不害怕競爭,只要我們會贏,又有甚麼所謂?我們怕的,不是競爭,而是輸。我記得,我讀中學的時候,家人因為嫌我肥(別以為家人一定會當自己的兒子是天底下最美最好最叻的。我家人就是喜歡在別人面前說⋯⋯我是天底下最蠢最笨最大意的人),就安排我去當時的香港體育學院學游泳。當時他們分一至八級,聽說捱上八級的人,就是那些有機會被挑選到亞運。後來,一至四級,是星期日練習的,家人沒有甚麼意見。去到第五級,就由星期日變成星期一和星期四。練習一次,游一千米變游二千五百米,對當時的我而言,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後來我發現,去學的人,都是放學之後由Daddy私家車接

送的王子公主,而我,就在放學後把功課做好,之後一個人由長沙灣坐地鐵轉火車到火炭,之後一個人游到每一次都抽筋,回家後就被母親罵得狗血淋頭,問我為甚麼放學後那麼夜才回家。這些一切一切,我都銘記於心。

從此,我就知道這種中產學習玩意,不是我可以攀附的。我父母雖不是讀很多書的人,但他們管我管得很嚴。他們常教我的說話,只有兩句:人貴乎自知,沒有那麼大的頭不要戴那麼大的帽。雖然我早己不太聽他們的話,學了日本人要做夢,要有高目標,才有高回報的工作精神。但午夜夢迴之時,我也會想起他們的教誨。

賠雙份


最老問題;家人、愛人、朋友、自己、工作,你怎樣排先後?年輕時,自己跟愛人,往往排得前。那時候,如果一失戀,彷彿甚麼都沒有。也是真,對於讀大學年代的我,其實又沒有擁有甚麼。不怕拖不至死,但不拍拖又好像真的甚麼都沒有,然後覺得自己很慘。所以 那時的我,排愛人和自己在頭,連學業也不放在眼裏,入了大學,畢到業就算了。雖說家人不是不重要,但那時覺得家人總會在,排得重要不重要也無關。

人大了,原來家人和朋友最要緊。家人的定義寬了點,不只爸媽兄弟姐妹,更包括老公和仔女,這是結了婚、生了⋯⋯孩子的好友的排序。但有些好友批判性很高,她們說,老公應該還屬愛人的範疇,因為她們見得多說走就走的老公了。無論經濟好,經濟不好,有孩子、沒孩子好,老公說走就走了。如是者,把老公和父母孩子等同,不太真實。

我未結婚,我不太了解老公是不是會說走就走,但最少父母孩子都有血液連,即使說走就走,還是逃不了血緣。於是她們說,家人和朋友才是最重要。尤其當你發現老公說走就走後,支援你的總是朋友。也真的,好朋友不會說走就走。

難怪有人說最難得的愛人就是能成為你最好朋友的愛人。即使作為老公的他說走就走,但作為好友的那部分還在,最少還剩一半。但最可怕是,老公不僅變陌路人,更變仇人,那就賠雙份。

時代錯


我不是說談論港孩的書不要讀,只是這些工具書式的暢銷書,有很多思考的死穴。首先,港孩不是問題。現在討論港孩的時候,總愛以「港孩問題」楖括。香港的小孩,就像九七、環保、廿三條.....都是吃人的怪獸。一個個娃兒為甚麼會變成這樣子?是他們種賤嗎?一世生就帶着港孩十宗原罪,無禮橫蠻、鐈奢縱樂、不知進取、拒絕成長嗎?每個孩子也有父母。父母自身成就不甚了了,就把希望寄託到孩子身上。這是不是一件錯事?我不知道。因為他們會說:「我父母當年喺大陸游水嚟香港,咪又係小學未畢業,成日同我講要⋯⋯努力讀書,上大學。現在我生活都算不錯,寄望孩子會比我好,有甚麼錯?」

仔細閱讀這句話,你就明白家長們的死穴,叫道德高地:我要給孩子最好的,最好的東西都需要錢。上好學校,上興趣班、補習班、才藝班.....不做這些事情,我家孩子就會在教育遊戲中被比下去。要賺錢,他們才有錢去學習呀,我開工也朝七晚十二了,哪有時間跟他們玩?你看,讀了大學才八千大元一個月。不讀大學?等拿最低工資吧?

家長掛在口邊的詞語是「競爭」,一天到晚都不安,孩子自然會感覺到成人世界的恐怖,要麼拒絕長大,要麼討厭競爭,令父母早點死心。家長們,如果你們讀關於「港孩」的書,讀得有點「感同身受」,英雄所見略同,之後卻繼續用地獄式方法去訓練你們的孩子,之後淡淡然的對自己說:「我是對的。為了他將來的路更好走,這一切都是對的。錯不在我,錯的是社會、是時代。」

這是時代的錯。孩子來了這時代,不知道是誰的錯?

給小孩一個正確的觀念



因假日的關係,上了公車見座位幾乎已客滿,突然發現還有個博愛座,不管了,先坐下如須讓位再說!當車子靠站再啟動後,看到前面有位身懷六甲的婦人,手裡還牽個三四歲的小女孩,我趕緊起身讓座,那婦人連連道謝後入座。


一路上, 小女孩一直望著我,當時我還以為是我長得白白胖胖,看起來還滿古錐,這小女孩一定是想跟我玩。 我正得意地猛對她點頭時,小女孩突然問她媽媽:「媽媽!為什麼這個阿姨長得好胖喔□跟嘟嘟一樣!」
⋯⋯


天啊!我當時愣住了, 同時也發現不知有幾十對眼睛看著我,真恨不得能挖個洞鑽下去。結果小女孩的媽媽,給了一□我出乎意料的回答 ----


她對孩子說:「妹妹, □喜不喜歡花□」




小女孩開心地回答:「很喜歡啊!」


那□能不能告訴媽媽,花有幾種顏色□」


只見小女孩連忙將手指頭伸出來, 算給她媽媽聽:「花有白色的,還有黃色、紅色、粉紅色.... 」


婦人又問:「那□喜歡大朵的,還是小朵的□」


小女孩回答「都喜歡」。


婦女接著對她女兒說:「人也是一樣啊!有胖胖的,有瘦瘦的,只要是好人,□是不是也和媽媽一樣都喜歡□」


小女孩天真無邪地望著我, 然後對我說:「阿姨,□是好人,我喜歡□。」


內心真有波濤洶湧的感動, 這位孩子的媽不但替我解了圍,也給小女孩一個正確的觀念。 不久,婦人帶著她的小孩起身下車了,我沒來得及說謝謝,但我心中將永遠無法忘懷,這位有智慧的媽媽對她小孩說的那段話。

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


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

3歲,他在面試不懂回答,校長為他開脫:「是不是喉嚨痛?」「鍾唔鍾意依度?」他點頭。OK!可以入幼兒園了。
⋯⋯
第一天上幼兒園,看著他小小的堅強的背影,心中又喜悅又有點小小的心酸。

離別了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興得奔跑過來,撲在你的懷裡,哭了。

跟你說:「媽媽,我好想你。」

那一刻,抱著孩子就像抱著了整個世界。

6歲,他上小學了,孩子終於走進校門,這是多麼值得紀念的事情,

孩子的人生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卻沒想到,這也是孩子離開我們兩老的第一步。

他已經對與你分開一天習以為常了,而且他喜歡每天去學校,這是他更喜歡的生活。

甚至,他有時還會說:「媽媽,在家好無聊,沒有小朋友和我玩。」

12歲,他上初中了,同學仔比我們兩老更重要。

他開始不再依賴你,甚至,他們喜歡和你對幹,唱反調。

你想幫他們做點事情,他說:「媽媽,我自己來吧。」

突然覺得這句話讓我們覺得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們兩老了?

18歲,他離開你去上大學,住宿舍的日子,一年回來幾次

回來的好幾天前,家裡的冰箱就裝不下預備的食物,為他準備了一切美食。

可是一回來打個照面,他就忙著和同學朋友聚會去了。

從此,你最怕聽到的一句話是:「媽媽,我不回家吃飯了,你們自己吃吧。」

大學畢業後,孩子留在遠方工作,早出晚歸,數日也難見一次。

好不容易見到了,轉眼又要陪異性朋友。

你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電話,

希望,孩子對你說一聲:「媽媽,我很好,你保重身體。」這樣就足夠了。

孩子結婚了,回家的時間有一半分給了你的親家,孩子回來的更少了。

你已經習慣兩老在家了,但是,你最希望聽到孩子對你說:「媽媽,今年過年我回家過啊!」

當孩子又有了他們自己的孩子,雖然我們升級了,但你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家庭成員了,他們的一家三口(或一家N口)裡,已經不包括我們了。

而我們兩老…也慢慢的習慣了這樣的日子。

只是習慣在閒來無事的時候,經常翻翻相冊,看看我們以前一家幾口的家庭照,

無論孩子身在何方,他卻永遠是我們家庭中無可取代的一員

是啊,其實當孩子在身邊的日子,我們是多麼幸福。可是有時我們卻還會抱怨。

抱怨因為他,你做了太多的犧牲。
抱怨他晚上老醒來,讓你睡不好,
抱怨他無理取鬧,抱怨他愛撒嬌長不大,
抱怨他生病,讓你操碎了心,
抱怨為了培養他,花費了太多的精力與金錢...

可是,如果你想想,10多年後,就算你想要,也沒有機會了。

孩子會不停的長大,過了這個時期他就再沒有這個時期的習性。

你是不是常常在他斷奶後懷念餵他吃奶的日子,

可是那時你卻覺得好累好辛苦好厭倦。

是不是常常看他以前吸吮手指的照片,而覺得好可愛,

可是你曾經卻為要不停的給他洗手抺汗而煩惱透了。

是不是在他褪去童聲後,特別想念他曾經嗲聲嗲氣的聲音,

可是他以前撒嬌的時候你卻很不受用。

是不是當孩子去上學後你特別懷念他黏在你身邊的日子,

可是以前你卻總在想他要什麼時候才能去上學啊...





時間無法倒流,過去了就只能永遠過去了


孩子能呆在身邊的日子是多麼難得與寶貴。

因為這一點,我更加的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
⋯⋯
也讓我無論遇到什麼,都心存感恩。

謝謝上天給我這麼的孩子,讓我分享與見到他成長的每一刻

無論帶給我多少困難,煩惱,甚至挫敗,

無論讓我失去多少睡眠,時間,金錢,精力,我仍然豁達,

因為,這都是上天的恩賜,特別見到有人要找代母生下一代

當他在身邊的每一天,我都會讓他覺得幸福,

也讓我們都有一個美好的回憶。

我不會給他太多壓力,束縛,更不會給他牽絆,阻擾,

但是我會適時管教,也會在適當時候,做適量的忠告,

因為我有責任與義務教會他生活的本領,好讓他來日自由快樂的飛翔。

同時,我也會告訴他,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時,

還有一條路你可以暢行~~~那就是回家的路…